更新日期:2019-11-18 16:59:09s浏览次数:71 作者:
1、实验原理
随着固液两相悬浮液浓度的升高,其流变模型逐渐从牛顿体向非牛顿体转变。铜矿选矿实验用于浆体的动态流变模型主要有两参数的Bingham模型,Casson模型和三参数的Herschel-Bulkley模型等。三参数模型较之两参数模型精度要更高,适应范围也更广。
用Herschel-Bulkley模型来分析不同剪切速率下的料浆流变指数,铜矿选矿实验可以得出其具体的流变模型。当n<1时为屈服伪塑性体,呈现剪切变稀状态;n=1时为宾汉塑性体,即符合Bingham模型;n>1时为屈服膨胀体,呈现剪切变稠状态。
2、实验过程
2.1 实验材料
谦比希铜矿尾砂密度为2.67t/m3,松散容重为0.994t/m3,密实容重为1.392t/m3,松散孔隙率为62.80%,密实孔隙率平均为47.87%。由表1可知,谦比希铜矿全尾砂I-户一200目(一0.075 mm)含童为70.845%,一400目(一0.038 mm)含遗找为46.975%。
2.2 实验设备
实验所用的流变仪为Brookfield R/S+型流变仪。铜矿选矿实验与传统黏度计相比,十字型转子对样品结构的破坏小,并克服了圆柱面的滑移效应,从而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精确性。
2.3 实验方案及步骤
实验的尾砂取自谦比希铜矿,分别以64%,65%,66%,67%,68%,69%,70%,71%,72%,73%不同重量浓度的尾砂浆进行实验。
(1)先在盆中配制300g不同浓度的料浆,搅拌约5min,直至均匀,然后倒于200mL烧杯中,料浆浸没搅拌转子(十字形转子)。将其放置于流变仪下,检测屈服应力和黏度。设定剪切应力从0缓慢加载到300 Pa,当转子开始转动时的剪切应力即为静态屈服应力。测定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表观勃度和剪切应力,计算其剪切应力,根据H-B模型回归其屈服应力和黏度。
(2铜矿选矿实验)得出在不同的浓度条件下的流变曲线(剪切速率一剪切力),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,并进行具体分析。
(3)根据相关计算,绘制n值随浓度变化的曲线,并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,得出浓度,即为临界浓度。3实验结果及分析3.1实验结果
绘制不同浓度下剪切速率和剪切力的关系曲线。
随着剪切速率由零开始增大,膏体的结构遭到破坏,表观黏度迅速减小,浓度越高,这种现象越明显,流变曲线偏向剪切速率轴。剪切速率继续增大,在这一阶段,膏体性能稳定,表观钻度减小规律趋于平缓,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近似线性规律。且在相同条件下,浓度越大,表观9度和剪应力也越大。
3.2 铜矿选矿实验屈服应力回归分析
根据式(I),基于H-B体对浆体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回归,得到屈服应力、黏度、流变指数。
浆体屈服应力随浓度的增加呈指数形式增加,当料浆浓度从70%增加至71%时,膏体屈服应力骤增,由62.44 Pa增加至109.40 Pa.
综上所述,铜矿选矿实验在重力浓缩实际生产过程中.由于工艺参数的波动性,谦比希铜矿全尾砂脱水浓度鼓大值应为69%左右。
4、铜矿选矿实验结论
(1)全尾砂浆屈服应力随浓度的增加呈指数形式增加,当料浆浓度从70%增加至71%时,膏体屈服应力骤增,由62.44 Pa增加至109.40 Pa。
(2)流变指数n值随浓度增大而单调减小,浓度为69%,70%左右时的n值最接近1.
(3)流变学角度测得浆体临界浓度为69%-70%,回归值为69.11%。
(4)谦比希铜矿全尾砂脱水浓度最大仇约为69%。